一场2-1给出了一种暗示——欧冠改制以来,从没有主场捧杯的案例

你是否也联想到1998年世界杯,那时德尚在法国的主场捧起大力神杯的激动场面?又或者是1974年,贝肯鲍尔在自己的主场加冕世界杯冠军的辉煌时刻?

不过今天我们讨论的是欧冠,不是世界杯。像世界杯、欧洲杯这类赛事,东道主通常是固定的(当然,也有像2021年那样的特殊情况,多个球场共同承办比赛)。运气好的话,东道主能在主场踢完7场比赛。但欧冠不一样,无论是小组赛还是淘汰赛,都实行主客场制,所以没有哪一方能永远享有主场优势,双方都有机会。

唯一不同的是决赛,它是单场定胜负,并且早已确定赛场。如果决赛的举办地恰好是某支球队的主场,而他们打进了决赛,那么这支球队的确有机会在主场捧杯,这就是欧冠中的“主场夺冠”模式。

然而,这种机会是可遇不可求的,因为决赛场地早就确定了,但谁能预测哪支球队能一路打进决赛呢?而且,欧洲有那么多球场,但豪门只有那么几个,所以,除非决赛在豪门主场举行,主队打进决赛的概率才会稍大一些。

今天提到这个话题,是因为本赛季正好符合这种情况:本赛季欧冠决赛的场地,是顶级豪门的主场,而他们有机会在主场捧杯。

然而,遗憾的是,在四分之一决赛,拜仁在主场以1:2输给了国米,似乎暗示着他们主场捧杯的机会渺茫。值得一提的是,欧冠改制以来,还没有任何一支球队能够在主场捧杯。

实际上,拜仁输给国米的比赛,从实力上来看,可能是四组对决中最接近的。无论谁赢谁输,都不算意外,但孔帕尼显得不如小因扎吉老练。主场失利意味着客场翻盘的难度更大,因此,拜仁和国米的晋级概率,已经更倾向于后者。

本赛季的欧冠决赛,将在安联球场举行,也就是拜仁的主场。正如前面所说,欧冠决赛的场地通常是像伯纳乌、诺坎普、安联球场、安菲尔德和斯坦福桥这些顶级球场,而我们才会期待主场捧杯的画面。本赛季,虽然拜仁的状态远未达到最强,但他们依然会格外珍惜在主场争夺欧冠的机会。

其实早在13年前,拜仁就曾在安联球场举办过欧冠决赛,但遗憾的是他们输给了切尔西。其实,这已经算是极端的例子了,因为主队进了决赛。自1992年欧冠改制以来,几乎没有一支球队能在主场捧杯。比如2010年欧冠决赛的伯纳乌球场,皇马止步于16强;2003年欧冠决赛的老特拉福德球场,曼联也未能突破八强。

回溯到改制前,比较著名的例子是1980年代的罗马,虽然他们打进了决赛,但最终在主场——罗马奥林匹克球场——输给了利物浦。

事实上,唯一一个在主场捧得欧冠的例子,来自皇马的五连冠时代。1956-1957赛季,他们在伯纳乌球场以2:0击败佛罗伦萨夺得冠军。

或许,改制后的欧冠,主场捧杯的机会依然遥不可及,至少本赛季可能不会发生。或者等到第二回合结束,我们再来看看结果吧。